全面介绍关于农业市场动态,农业企业新闻,农业种植行业有关资讯
手机访问 http://m.muyeseed.com

牛蛙歪头病要用什么药治疗

一、牛蛙歪头病要用什么药治疗

主要病原脑膜炎脓毒性黄杆菌,主要症状病蛙不摄食,应激能力差,头部向左或右歪斜,眼球突出,内有一层白内障,失明。腹部有时肿大,并有血水。确诊:症状及结合细菌分离鉴定可确诊。流行于夏季,亦在春季、秋季发生。蝌蚪、幼蛙、成蛙均可发生。死亡率高达50%以上。

二、鸽子头歪了怎么治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鸽子头歪了可以给它喂服病毒灵,每天喂服2次,每次喂服半片,连续喂服3-4天后即可见效。同时为了巩固治疗效果还可以对鸽子喂服脑络通等辅助药物,该药物每天可喂服2次,每次喂服1片,可以和病毒灵交替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鸽子歪头病一般是由鸟疫病毒、新城疫病毒、沙门氏菌等细菌和病毒引起的。

一、鸽子头歪了怎么治疗

1、给鸽子喂服病毒灵,每天早上和下午各喂服1次,每次喂服半片,连续喂服3-4天后一般即可见效;该药物的价格比较便宜,每瓶(一般有100片)的价格通常为1.2-1.5元,而且容易在药店买到。

2、为了巩固治疗效果还可以对鸽子喂服一些辅助药物,比如脑络通,该药物的用法为1日2次,1次1片(中午和晚上各1片);使用时可以和病毒灵交叉使用,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鸽子歪头病是什么引起的

鸽子歪头病一般是由鸟疫病毒、新城疫病毒、沙门氏菌等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病毒会导致信鸽的大脑出现神经紊乱的情况,从而使得鸽子出现站立不稳、歪头、扭颈、进食困难、拉水样绿便、失去飞行能力的现象,或者是鸽子会出现能偶尔飞上天空,但落下来的时候较艰难、甚至是摔死的情况。

三、怎么预防鸽子出现歪头的情况

1、于发病季节及时为鸽子接种疫苗,比如水疫苗、油疫苗、鸡Ⅱ系疫苗。

2、对鸽舍做好清洁工作,每天至少要进行2次彻底的清扫工作。

3、每天定时用消毒液对鸽舍进行消毒(每天1次),消毒液可使用84消毒液等类型。

四、鸽子歪头要注意什么

若歪头病的持续时间过长(比如已经发生1个月以上的时候),则治愈起来就会比较困难,甚至会出现病好了鸽子的头部也无法转正的情况(这属于后遗症),因此建议饲养鸽子的时候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早隔离,以防止病情蔓延,否则有可能会殃及到全棚。

三、牛蛙蝌蚪养殖怎样用药?

NO.1蝌蚪红肚病

1、发病症状:投喂粉料阶段易发生,蝌蚪肚子明显发红。

2、预防治疗:

(1)定期内服茵陈利胆康+黄芪多维保健。

(2)死亡量大,内服肠新安,连用2-3天。

(3)幼苗期定期泼洒优维C,增强抗应激力。

NO.2蝌蚪缩尾病

1、发病症状:尾巴缩小,腹部呈倒三角,活力弱,有断尾现象。

2、预防治疗:

(1)前期适当用氨基酸肥水宝肥水。

(2)定期驱虫,内服虫不达。

(3)定期消毒,杀虫后用优碘百毒净消毒。

NO.3败血病

1、发病症状:腹水、腹部斑点出血、眼球突出,解剖可见大量腹水、肠道充血、发病蝌蚪死前在水面打转,数分钟后死亡下沉。

2、预防治疗:

(1)平时保持优良,定期用净水美调水。

(2)内服福渔康+肠新安+黄芪多维。

(3)严重时,泼洒巨安康(1立方水5克)+恩味(1立方水5克),每天1次,连用3天,同时内服福渔康+优维C。

NO.4气泡病

1、发病症状:肠内或气管内充满气体,失去平衡,翻肚子侧游。

2、预防治疗:

(1)两3天使用1次活水黑金。

(2)内服优维C+盐(2克/公斤料),连喂3-5天。

NO.5青蛙红腿病

1、发病症状:精神不佳、四肢瘫软、跳跃力弱。肚鼓气,解剖肾脏肿大。

2、预防治疗:

(1)预防:定期内服茵陈利胆康+益肠宝。

(2)治疗:内服福渔康+肠新安+黄芪多维,外用水毒灭或者优碘百毒净消毒。

NO.6肠胃炎

1、发病症状:初期栖息不定、四处窜动,后期四肢无力,伏在水面。解剖可见肠胃壁、肾脏充血,大肠内粪便堆积,肛门周围红肿,常与红腿病并发。

2、预防治疗:

(1)定期内服茵陈利胆康、黄芪多维、优维C等。

(2)内服先乐+恩味+扶正解毒康,连用3天。

NO.7套肠

1、发病症状:是肠胃病的一种,死亡率极高。

2、预防治疗:

(1)预防:定期内服扶正解毒康。

(2)治疗:内服仙锋-70+福渔康,连续3天。

NO.8腐皮烂身

1、发病症状:头、身、四肢有破皮现象,四肢充水肿胀。

2、预防治疗:

(1)定期用优碘百毒净或水毒灭消毒。

(2)内服福渔康+多西康,泼洒黄芪多维。

NO.9脑膜炎(白内障歪头)

1、发病症状:发病青蛙多独处在角落,或在水中打转无法呈直线跳跃。病蛙头部明显弯曲,部分病蛙伴有白内障(眼睛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混浊),严重的眼球突出。解剖观察,肠道充气肿胀,局部发红,肝脏病变,成白肝,黑肝,花肝。

2、预防治疗:

(1)减少温差,如遮荫、减少换水。

(2)预防:定期内服肝动力/黄芪多维和扶正解毒康。

(3)治疗:内服福渔康+多西康+茵陈利胆康/肝动力;外用优碘百毒净或水毒灭消毒。

四、牛蛙的养殖

可以饲养啊。一、牛蛙的繁殖牛蛙为雌雄异体,繁殖时,成熟个体下水“抢对”,雌性排卵、雄性排精在水中结合,进行体外受精,是典型的蛙类繁殖代表。(一)性成熟年龄牛蛙性腺发育,从孵出蝌蚪到性成熟,一般约需8―9个月。从体重上选择,雌蛙约在350g以上,雄蛙在300g以上。但实际上,牛蛙性成熟也因温度、饵料、养殖方式的不同有很大的区别。(二)雌雄鉴别部位雌性特征雄性特征鼓膜与眼睛大小相同或稍大比眼睛大一倍左右前肢第一指不发达无婚姻瘤第一指很发达,有婚姻瘤咽喉部呈灰色,皮下无声囊,鸣声低黄色,皮下有声囊,鸣声如黄牛体色黄褐色,斑点明显暗绿色体型生长缓慢,体型较小生长迅速,体型较大?(三)雌雄比例:2:3,1:1(四)放养密度:5对/10O(五)产卵地 s=10―20O,H=1.2m 防出墙,防出网,1m左右,要有一半水面一半陆地,水陆要种植一些草本植物。(六)产卵习性:1、发情行为:性成熟的雌雄牛蛙在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等)的影响下,都有明显的发情行为。雄性发情的最初行为是不断鸣叫,召唤雌蛙,平均每小时叫声在100次以上,并有追逐行为。抓住雌蛙,手指轻触其颌下胸部,左右前肢会迅速合拢抱住。可见到前肢第一肢基部内侧的婚姻瘤格外明显,并呈肉红色。发情的雌蛙不吃食物,向雄蛙的鸣声处跳去,有时发出“咔咔”应和,表明雌蛙有求偶要求,也只有到这个时刻,雌蛙才让雄蛙跳到背上抱对。2、抱对:发情达到高潮时,雌雄抱对,一般在下半夜进行,抱对时间一般长达1―2天。3、产卵、受精:牛蛙繁殖季节在4―9月,随地域不同而有早迟。产卵的外部条件要求不高,关键是温度,只要水温达20―30℃,不论是池塘、河沟,均能顺产。理想环境要求安静、背风、行人稀少,岸边有水草。抱对行为接近尾声时,雌蛙受异体刺激,经感觉器官传到中枢神经,再抵达脑垂体,促使脑垂体分泌激素。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雌蛙用力后瞪,腹部借助呼吸和雄蛙搂抱引起收缩,将卵产出体外。同时雄蛙排出精液,进行体外受精。排卵时间一次10―20分钟。一般个体产卵量2-3万粒,最多达5万粒。牛蛙的卵为圆形,上下分为两极,动物极为黑色,植物性为灰白色。刚产出的卵有的动物极在上,有的植物极在上,故刚产的卵黑白相间。麻麻点点。产卵后约30―60分钟,动物极全部朝上,叫卵的自动转位。如2小时之后还有白色的植物极在上的卵,则为未受精卵。据此可以计算牛蛙产卵后的受精率,一般受精率都在90%以上。产卵不受精的原因较多,主要是:a雌雄比例失调,正常雌雄比例是1:1,受精率在90%以上,2:1时受精率为75―80%,3:1时则只有40―50%,雄性过多或过少都有影响。b雄蛙年龄过大,衰弱老残之故。实践表明,二龄种蛙受精率最高,经产3―4胎的种蛙受精率较低。C水温过低,水质不净。D水面过于宽大,产卵地方不适宜。提高受精率的途径也有许多,采取人工受精是行之有效的捷径,受精率可达90―95%。(四)繁殖力牛蛙的繁殖力在蛙类中是最大的。一龄牛蛙,个体绝对怀卵量为1.5万粒左右,以后随年龄、体长、体重的增加而相应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呈线形的相关关系。如图所示,刚达性成熟的一龄蛙,虽然在体重上接近二龄蛙,但怀卵量却抵不上二龄蛙的一半。绝对怀卵量的多少,除了与年龄体重有关外,还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营养良好发育正常的雌蛙要好些。因此,获得较大的发繁殖力,必须注重种蛙的净化培育。

(五)产卵类型牛蛙是一年多次产卵型,每年自然产卵3―5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能将温度控制在25―30一龄℃,则终年都能产卵。(六)采捞卵块产卵季节,夜间牛蛙鸣叫不停,此时要注意,每天早上天亮时要巡池一周,脚步要轻,行动要缓慢,以免惊动牛蛙产卵。同时留心观察池边是否有卵块和正在产卵的牛蛙。如牛蛙正在产卵切不可惊动,在牛蛙产卵和卵块周围作好标记。等产完卵后,再根据标记采捞卵块。采捞卵块时,人要站在水中,用剪刀将卵块周围和卵块下面与卵块相连的杂草剪断,然后用脸盆从卵块旁边轻轻地插入卵块下面水中,将卵块搬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发现卵块后要及时采捞,一般产卵后30分钟既应采捞,否则,种蛙及鱼类等动物活动可能冲散卵块或吞食蛙卵。再者,因时间过长,胶膜软化,卵粒就会沉入池底,降低孵化率。(七)孵化设备及孵化前的准备牛蛙的孵化设备简单,大小随孵卵数量多少而定,瓷盆、水缸、木盆、鱼苗网箱。规格120cm×80cm×40cm。40目的尼龙网,用木框架固定。用水泥池孵化,在卵下池前,将池子清洗干净,不让泥沙沉积,然后灌入30cm的新鲜水,用洗去泥沙的水花生等杂草均匀地在水面上薄薄地摊一层,其作用是支撑卵块,防止下沉。池上方有棚遮荫,避免阳光直射和水温骤变。每平方米放受精卵6000左右(约一窝)。(八)孵化的环境条件牛蛙卵的孵化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能提高蝌蚪的孵化率,否则孵化率降低。a水温:适宜水温是25---30℃,不得地狱16℃或高于34℃。19--27℃,3―4天孵化蝌蚪,25--30℃,2天半孵化蝌蚪。bPH=6―8.6之间。C含氧量=3mg/L 以上。二、蝌蚪的饲养刚孵化出的蝌蚪,体小、黑色、游泳能力差,随着个体长大,游泳能力增强。因此在孵化池中饲养10天左右才能转入蝌蚪池中。在蝌蚪下池之前,水池要清洗干净,并用200PPM的漂白粉消毒,如果是泥土池,则要用生石灰(每亩75KG)消毒,过7天生石灰药效消失(并经试水),再放入蝌蚪。1、蝌蚪池的构造: 用于饲养蝌蚪的池子可用水泥池,也可用土池。以水泥出池效果较好。池子面积不可以过大。水泥池以4---10O为宜。土池稍大,10--20O,水深40―80cm。池底设排水孔,池壁上设进水口。池壁有一定坡度。池中种植水葫芦或水花生。密度不易过大。为了合理放养蝌蚪,蝌蚪池可做小些,多做几个以便根据产卵分期分批饲养。如无条件,产卵池可代替孵化池。池周围必须用竹片、铁丝网、砖做成屏障,防逃防敌。2、 放养密度:日 龄放养只数孵化10天的蝌蚪1000―2000尾/O孵化20天的蝌蚪500―1000尾/O孵化30天后的蝌蚪100―150尾/O3、 第一阶段(30日龄内的蝌蚪)的饲养管理a饵料投喂: 刚孵出的蝌蚪4―5天不吃东西,靠卵黄囊供给养料,从第六天起卵黄囊消失,开始吃浮游植物,绿藻、矽藻等。因此,在孵化前要把水质培肥使浮游生物繁殖,如水质不肥,可用煮熟的蛋黄喂。按一万尾蝌蚪供给一个蛋黄进行投喂,早晚一次。半个月可喂豆浆、按体重的10―15%投喂,上午9:00----下午16:00。b水质管理:蝌蚪池要求水质良好,要及时捞出蝌蚪粪便和剩余饵料,保持水质清新,注意适当换水,防止水质恶化。初期水深控制在20―25cm左右,随着蝌蚪的生长逐渐将水加深30-40cm左右。4、 第二阶段(30日龄到完全变态期蝌蚪的饲养管理)a饵料投喂:该阶段除了人工投喂商品饲料外,还必须在培育浮游生物作天然饵料。主要饲料是:豆浆、麦麸、米糠、蚕蛹粉、鱼粉、稀饭、田螺肉、鱼肉、动物内脏等。投法是100只蝌蚪投饵40―80g,动物饵料占47%,植物占43%。每天投1―2次,上午下午或下午一次。将饵料分投放在食台上。b水质管理:蝌蚪池水保持在40―80cm,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及时加注新鲜水,调节水质。c日常管理:注意排灌水,防止暴雨或干旱造成水位失常,水温应控制在35℃以下,过高时更换新鲜水或搭棚降温。可偶长出四肢后,应向水里投些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和木板,供幼雏栖息。稍后,及时移到幼蛙池中饲养。饲养得当,大约70天左右的时间蝌蚪就长成幼蛙。饲养期间,应经常巡塘,分析其摄食及健康情况,发现蝌蚪生病,要及时隔离治疗。5、 蝌蚪的变态与越冬当年蝌蚪均能变成幼蛙,但如果饲养密度高,饵料不足,水质条件差,变态期需要80―90天。特别是7月中旬产卵期,由于8月份以后,温度逐渐下降,变态期将延长到100天左右,这种延迟变态的幼蛙,因摄食代谢降低,体质不良,越冬期间容易死亡。控制温度和饲料可以加快或延长牛蛙蝌蚪的变态时间。平均水温保持29--30℃(水温达35℃时将影响蝌蚪生长,达38--39℃体质衰弱,达40℃就全部死亡。)如果多投动物性饵料,只需40―42天就能变成幼蛙,但由于这种幼蛙发育时间不够,躯体小。当水温保持在25℃以下,多投植物饵料,就能延长蝌蚪的变态时间。因此,如果是七月份孵化的蝌蚪,宜采用延长蝌蚪变态时间的方法。使其充分发育到第二年5月变态。这种幼蛙虽然比早期变态的蛙晚几个月,但幼蛙个体大,生长快。三、 幼蛙的饲养1、幼蛙的饲养: 主要关键技术是及时分级饲养和食性训化。幼蛙池的构造:幼蛙池面积20―50平方米,池深60―80cm,有坡度。水陆面积比为1:1,供幼蛙休息和觅食。池的四周要设1.5m的墙。蛙池要多设,以便今后按大小分养,避免大的吞食小的。2、 放养密度:蝌蚪变态后应及时转入幼蛙池饲养。一般刚变态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80-100只。变态30天后,体重达25―50g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30―50只。为防止残食,根据大小及时分级饲养。3、饵料投喂:幼蛙和成蛙的食性完全相同,习惯吃动物性活饵,经驯化后会吃死饵。幼蛙喜食的活食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小虾、蜻蜓、蚕蛾、蝗虫、蚱蜢、甲虫等各种昆虫。人工养殖刚变态的幼蛙,一开始就着手驯食,驯食开始时,先投放活饵,以后逐渐混入死饵喂。A吊青蛙发动死饵;b死饵中加泥鳅或小杂鱼。开始投喂时,按体重的5%。当气温升至20―26时幼蛙摄食量最大,按10%投喂。当气温在18℃以下或28℃以上,幼蛙摄食减少,按5%投喂。每天投饵1―2次,分别上午9:00和下午16:00。4、水质管理:幼蛙池水深保持在60-80cm之间,视水质变化情况不定期冲注新鲜水,保持水质清新。水面可放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一是可遮荫,另外可净化水质。5、日常管理:a池上搭棚遮荫;b池边打一些蛙洞,供幼蛙栖息;C大小要分级,避免残杀;d雨后夜晚加强巡视,防止幼蛙爬墙逃走;e防止敌害侵袭。6、幼蛙的生长:幼蛙的四月若能做到饵料充足、密度适当、驱除敌害,其存活率是很高的。变态后的幼蛙经过半年生长,体重可增加250g左右,体长约12cm。再过半年可达500g。

7、幼蛙的越冬:幼蛙的冬眠受季节支配,主要由温度决定,一般当气温和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幼蛙便开始冬眠,到第二年春暖环境有利,气温和水面温度升到10℃以上时,冬眠结束。人工养殖时要设置适宜的越冬场所,让幼蛙安全过冬,同时越冬前应投足饵料,使蛙体积累足够的营养,维持冬眠期间新陈代谢的消耗。四、成蛙的饲养1、成蛙池的构造:一般以300平方米为宜。池水深度保持1―1.2m。池内陆地杂草丛生(也可种农植物),有进出水口。建立防逃墙,高度1.5m左右。要建立蛙穴。2、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可养殖10―20只。3、饵料投喂:成蛙的饵料和幼蛙一样,但投喂量较大。5―6月,投5%;7―8月投20%。4、水质管理:同幼蛙一样,冬季水深要1m左右。5、日常管理:同幼蛙。6、成蛙越冬:同幼蛙。五、牛蛙的疾病及防治(一)、卵的霉菌病1、症状:卵块四周长出灰白色的菌丝,可降低孵化率与成活率。该病在水质差、持续阴雨天的情况下易发。2、防治方法:a防止水体污染;b可用高锰酸钾对孵化池消毒。(二)肤霉病1、症状:水霉菌从皮肤的伤口进入,寄生在蝌蚪表皮的损伤部位,吸取皮肤中的营养,并深入肌肉。水霉菌向外长成分枝茂盛的菌丝,形成肉眼可见的浅白色棉絮状的菌层。患病的蝌蚪游动迟缓、焦躁不安、食欲减退,进而其他病菌可从伤口感染加速死亡。2、防治方法:a小心操作,防止蝌蚪表皮损伤,b用1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每天2次,每次30分钟,连续3天。C用5ppm的水霉净溶液浸泡,方法同上。D用10%的紫药水涂抹患病蝌蚪。(三)蝌蚪暴发性败血病(红斑病)1、症状:多发生在蝌蚪的发肢芽形成期。患病的蝌蚪腹部有许多的血斑快,腹部和肛门附近更为明显,病情严重时,身体出现透明的溃疡斑,眼球突出充血,时有烂尾现象,鳃因失血而成白色,腹部膨胀,腹水明显。死亡前常在水面打转,几分钟后下沉死亡。2、防治方法:a定期用20ppm的生石灰消毒。B用二溴海因0.44ppm全池泼洒。c可用0.77ppm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四)蝌蚪烂鳃病1、症状:患病的蝌蚪鳃丝腐烂,鳃上常常附有污泥和粘液,引起呼吸困难,患病的蝌蚪常独游于水面、行动迟缓,常与其他病菌混合感染而死亡。2、防治方法:a用20ppm的生石灰全池泼洒;b用0.4ppm的二溴海因0.44ppm全池泼洒;c饲料内拌蛙康或者复方肠鳃灵1%连用3―6天。(五)蝌蚪肠胃炎病1、症状:该病常发生在前肢即将长出的阶段,患病的蝌蚪肠喂充血发炎,肛门周围红肿、食欲下降、游动迟缓、死亡率较高。2、防治方法:a视水质情况换新鲜水,定期用生石灰20ppm消毒;B把蝌蚪集中起来用50ppm的PV碘浸洗5分钟;用0.1%的食盐水浸泡30分钟;d饲料内加专用蛙药投喂。(六)蝌蚪车轮虫病1、发病症状:发病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可见其尾部发白,动作迟缓、离群、呼吸困难。2、防治方法:a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尽量稀养并及时分养。B用0.77ppm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七)蝌蚪气泡病1、症状:发病蝌蚪腹部膨大,身体失去平衡,仰浮水面,失去正常的游泳能力。难于摄食和其他活动。2、防治方法:a蝌蚪放养前要对池子彻底消毒。B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C将发病的蝌蚪移到新水中,暂养并停食。(八)红腿病1、症状:病蛙后肢红肿,出现红斑或红点,严重时,并发多种炎症溃烂。病蛙精神不振、表现呆滞、低头伏地或潜伏水中,不愿活动,不吃食。2、防治方法:a定期进行池水消毒和饲料台消毒。B用20%的磺胺脒溶液在桶内将病蛙浸泡2天。C用0.4ppm的二溴海因0.44ppm全池泼洒;d饲料内加专用蛙药投喂。(九)烂皮病1、症状:患病初期,体表皮肤失去光泽,皮肤分泌的粘液减少而使湿润度降低,出现白花纹而后体表开始腐烂脱落,局部充血发炎,背肌显露并逐渐扩大到躯干,以至整个背部。2、防治方法:a用0.4ppm的二溴海因0.44ppm全池泼洒;b用2.5%的食盐水浸泡病蛙2小时,连续3―6天。C把饲料放入磺胺脒溶液浸泡数小时,然后饲喂。d饲料内加专用蛙药投喂。(十)肠胃炎病1、症状:患病初期病蛙栖息不安,东爬西窜,喜欢钻泥,后期躺在池边,伸腿闭眼,不食不动,反应迟钝,捕捉后很少挣扎,往往缩头弓背,病蛙腹部、肠道充血、发炎、肠内无食。2、防治方法:a用3%的盐水浸泡30分钟,连续数天。B人工填喂酵母胃散片,日喂2次,每次半片,连喂3天。C饲料内加专用蛙药投喂。(十一)肝肿大病1、症状:病蛙外观呈肥胖状,后肢粗大,内部解剖,肝脏极度肿大,为正常的2―3倍,呈土黄色、灰白色、胆肿大呈浅绿色。2、防治方法:a池子要定期消毒;b用20%的磺胺脒溶液浸泡2天或每10kg体重用磺胺药2g拌饵料投喂。(十二)脑膜炎病(偏头病)1、症状:病蛙皮肤发黑,厌食、头向右或向右偏,身体失去平衡,腹部朝上,在水中不停打转,死时舌头和胃吐出嘴外,空胃无食。2、防治方法: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十三)白内障病1、症状:病蛙双目有一层白膜,呈“白内障”状,进而双目失明,无法进食。2、防治方法:没有有效治疗方法。(十四)脱肛病1、症状:病蛙直肠外露于泄殖腔外,行动不便、体质消瘦。2、防治方法:用蒸馏水或冷开水洗净外露部分,然后塞入泄殖腔内,并减少其活动。

1.建造青蛙池塘。

建蛙塘,对地形和水源要求比较高,适合水源充足,地势高的地方。然后,在池塘后面建围栏,防止牛蛙逃跑。如果需要高密度养殖,需要修建水泥池。贮水量视蛙体大小而定,蛙池的水要排尽,以利水分交换。

2.蛙池的清洗和消毒。

蛙池需要在水中浸泡15天进行脱碱,必须注入淡水后才能放养幼蛙;比如新开的池塘,使用前要在水中浸泡5~7天,然后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溶液清洗池底和池壁,进行水泥池养殖。用泳池里的漂白水,然后喷洒消毒。

3.幼蛙的饲养和管理。

幼蛙的大小和饲料状况要根据饲养管理水平来决定。如果每平方米养殖100~120只青蛙,必须喂人工饲料。一般可以饲喂蚯蚓、蝇蛆等活饲料或颗粒饲料,费用要控制合理。而且牛蛙的食量、温度、饲料都有较大差异,要合理控制投喂量。

4.饲养管理。

牛蛙食量大,环境污染会恶化水质。所以要经常清洗水泥池,注意池水的更换,保证牛蛙的水质干净。养殖过程中,每半个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一次。在高温养殖环境下,要合理降低水温,保证牛蛙的正常生长。因为牛蛙有以大小争食的习性,所以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大小分池养殖,可以提高牛蛙养殖的效率。

以下是最详细的无公害养殖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牛蛙(Rana catesbeiana Shaw)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繁殖、蝌蚪培育、幼蛙与食用蛙的饲养、越冬、饲料要求和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牛蛙池塘和网箱的无公害养殖,其他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的选择

3.1.1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3.1.2 自然环境僻静,交通便利。

3.2 水质

3.2.1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2.2 养殖池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3.3 养殖设施

养殖设施见表1。

表1 养殖设施

设施类别 池塘或网箱水面面积/m2 陆地面积 水深/cm

池塘a 产卵池 30~200 约为水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50~80

孵化池 1~5 - 30~50

蝌蚪培育池 20~200 - 50~100

幼蛙饲养池 5~30 - 30~60

食用蛙饲养池 2~300 约水水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50~100

网箱b 产卵箱 1~15 - 30~50

蝌蚪培育箱 5~20 - 50~100

食用蛙饲养箱 8~24 - 30~50

a 防逃围墙一般高度为1.5 m b 网箱设置见附录A。

4 繁殖

4.1 亲蛙来源

4.1.1 从原产地引进经选育的牛蛙亲蛙或蝌蚪、幼蛙,经专门培育成的亲蛙。

4.1.2 国家确认的良种场生产的蝌蚪、幼蛙,经专门培育成亲蛙。

4.1.3 近亲繁殖的后代不得留作亲蛙。

4.2 亲蛙质量要求

4.2.1 应符合牛蛙种质标准的规定。

4.2.2 繁殖年龄与体重:以2龄至4龄的成蛙为宜;体重350 g以上。

4.2.3 引进的亲蛙应经检疫,不得带有传染性疾病。

4.3 亲蛙放养

4.3.1 池塘(网箱)消毒

放养前10 d左右进行池塘(网箱)消毒。清塘按SC/T 1008的规定执行;网箱置于水中浸泡。

4.3.2 雌雄鉴别

雌蛙咽喉部呈白色或灰白色,鼓膜和眼睛的大小相近,前肢第一指不发达,无婚姻瘤;雄蛙咽喉部呈黄色,鼓膜明显大于眼径,前肢第一指特别发达,有明显的婚姻瘤。

4.3.3 性比

雌、雄亲蛙的放养比例一般为1∶1。

4.3.4 亲蛙消毒

放养时应进行药物消毒,可用3%~4%食盐水溶液浸浴20 min~15 min,或10 mg/L~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 min~15 min。

4.3.5 放养密度

2只/m2~4只/m2。

4.3.6 饲养管理

亲蛙进入培育池,经2d~3d适应后,开始摄食。泥鳅、黄粉虫、小鱼、蝇蛆、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为亲蛙体重的5%~6%,产卵期投喂量为体重的7%~8%;配合饲料的日投喂量一般为体重的2%~3%。投饵量应根据天气和前一天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每天分上午、下午两次投喂。颗粒配合饲料及块状动物内脏,其最大长度应小于亲蛙口裂宽度的二分之一,泥鳅及小鱼虾等全长应小于亲蛙躯干长的二分之一。

亲蛙池每2d~3d换二分之一左右的水;发现蛙病及时治疗;防偷、防敌害和防逃。

4.4 产卵与孵化

4.4.1 产卵条件

溶氧不低于4 mg/L;水温20~30℃;水中有适量水草。

4.4.2 产卵时间

自然产卵排精多在早晨,雨后天晴时常为高峰期。

4.4.3 卵的收集

产卵后应及时收集卵块,用光滑硬质容器将同期卵块(连同水草)轻轻移入同一孵化池或网箱,严防卵块成团。

4.4.4 孵化密度

孵化池中卵的密度为5 000粒/m2~10 000粒/m2;孵化网箱中卵的密度为10 000粒/m2~20 000粒/m2。

4.4.5 孵化管理

孵化池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四分之一左右的水,加注新水时不得冲动卵粒,并防止鱼、蛙、水生昆虫等的进入;阳光直晒强烈或大雨时应遮盖孵化池或网箱。

5 蝌蚪培育

5.1 池塘(网箱)消毒

按4.3.1 执行。

5.2 施肥、注水

蝌蚪入池前4 d~5 d,每667 m2施粪肥300 kg,或绿肥400 kg。有机肥须经发酵腐熟并有1%~2%生石灰消毒,使用原则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培育前期,保持水深约50 cm。

5.3 蝌蚪质量要求

规格整齐;无伤,无疾病;体质健壮;能逆不游动;离水后跳动有力。

蝌蚪的体长与体重见附录B。

5.4 蝌蚪消毒

蝌蚪放养前用3%~4%食盐水溶液浸浴20 min~15 min,或5 mg/L~7 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浴10 min~5 min。

5.5 放养密度

孵化出膜10d~15d后的蝌蚪,转入蝌蚪池或网箱,蝌蚪池放养密度为300尾/m2~500尾/m2,1月龄后,密度为50尾/m2~100尾/m2;网箱放养蝌蚪的密度为蝌蚪池的2倍~3倍。

5.6 饲养管理

孵化出膜3 d后,首天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熟蛋黄,第二天再稍增加些,7日龄后日投喂量为每万尾蝌蚪100g黄豆浆;15日龄后,逐步投喂豆渣、麸皮、鱼粉、鱼糜、配合饲料等,日投喂量每万只蝌蚪为400g~700g;30日龄后,日投喂量每万只蝌蚪为4 000g~8000g。

5.7 变态控制

变态适宜水温23℃~32℃;在蝌蚪变态早期适量增加动物性饵料,促进变态;尾部吸收时,需减少投饵,加设饵料台;7月中下旬以后孵出的蝌蚪应采用提高放养密度,减少投饵或加注井水降温等措施,延迟变态时间。

6 幼蛙与食用蛙饲养

6.1 幼蛙饲养

6.1.1 池塘(网箱)消毒

见4.3.1。

6.1.2 幼蛙选择

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无伤痕,富有光泽,无畸形。

6.1.3 幼蛙消毒

见4.3.4。

6.1.4 放养密度

池塘放养刚变态的幼蛙150只/m2~100只/m2,体重25g~50g放养40只/m2~30只/m2;网箱幼蛙放养密度为池塘的2倍~3倍。按蛙体大小适时分级饲养。

6.1.5 饲养管理

6.1.5.1 投饲

刚变态的幼蛙以蝇蛆、黄粉虫幼虫、蚯蚓、小鱼苗、小虾类等小型动物活体作饵料为宜。动物性饵料,日投喂量为牛蛙体重的5%~8%;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牛蛙体重的2%~3%。

6.1.5.2 驯饲

驯食使用池不设陆地,池中应设饵料台;变态后的幼蛙应及时驯食;将饵料台底浸入水中大约2 cm;适当密集饲养;投饲量见6.1.5.1,并逐渐减少小型活体动物投喂量,增加动物肉、内脏和膨化配合饲料投喂比例,一般一周后幼蛙主动食用配合饲料和非活体饵料,完成驯饲。

6.1.5.3 日常管理

加强巡塘,及时分级饲养;做好防病、防逃、防敌害。

6.2 食用蛙饲养

6.2.1 池塘(网箱)消毒

按4.3.1 执行。

6.2.2 放养蛙的消毒

按4.3.4执行。

6.2.3 放养密度

放养量为1.8 kg/m2~2 kg/m2。网箱幼蛙放养密度为池塘的2倍~3倍。

6.2.4 饲养管理

见4.3.6

7 越冬

7.1 越冬方式

越冬方式有越冬池越冬、洞穴越冬、网箱越冬、塑料薄膜大棚越冬等。冬季可用温泉及电厂余热加温饲养。

7.2 越冬环境

越冬场地避风向阳,静避,湿润;越冬池水深50 cm~100 cm;幼蛙、食用蛙越冬池池底应有10 cm~20 cm厚的淤泥;网箱的水深约50 cm。

7.3 越冬管理

秋季室外水温降至10℃前将蛙移入越冬场地,春季室外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0℃以上后,方可解除越冬环境。防治敌害生物和防治水面结冰。

8 饲料要求

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不宜长期投喂单一饲料。

9 病害的防治

9.1 疾病的预防

疾病防治以预防为主,一般措施为:

严格进行清塘;

蝌蚪、幼蛙入塘前,严格进行消毒;

蝌蚪、幼蛙入塘后,每半月按1 g/m3漂白粉(28%有效氯)或20 g/m3生石灰泼洒一次;

高温季节,饲料中按每千克鱼体重每日拌入50 g大蒜头或0.2g大蒜素粉,连续4 d~6 d;

提倡疾病免疫预防;

患病个体应及时隔离治疗,病死个体应及时捞出,深埋处理;

应定时间、定地点、定数量、定质量投喂饲料;

使用的工具要浸洗消毒,消毒方法按本标准4.3.4的规定执行。

病蛙池水未经消毒不得任意排放。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首页 |网站简介|网站声明|正在咨询|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