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佛手柑的种植周期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1-22 14:03   点击:27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佛手柑的种植周期

佛手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寒、怕冰霜及干旱,耐阴,耐瘠,耐涝。以雨量充足.冬季无冰冻的地区栽培为宜。最适生长温度22-24℃,越冬温度5℃以上,年降水量以1000-1200毫米最适宜,年日照时数1200-1800小时为宜。适合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沙壤土或粘壤土中生长。

二、佛手如何测土配方施肥?

答:佛手为芸香科柑橘属,常绿小乔木,别名佛手柑、五指柑。佛手原产浙、闽、粤等地,现各地均有栽培。佛手老枝灰绿,嫩枝微带紫红,花色艳丽,芳香浓郁,果形如佛手,果色淡黄至古铜色,可称之“古色古香”,是名贵的观果花木。佛手果实的香气尤为可人,而且越放越香,即使长期放置,果肉变硬,仍散发出浓郁的幽香。

佛手性喜温暖湿润,喜阳光,怕干燥、寒冷、霜冻。宜植于肥沃的酸性砂质土壤中,扦插苗5年、嫁接苗3年开花结果。开花后浇水要适当,切勿过湿、过干。花谢后,小果有玉米粒大时,将新生的叶芽全部抹掉,并要疏花,以保已有果正常结实。佛手有明显的隔年结果的现象,即俗称“大小年”。若要避“小年”,可在小年早春,进行强度修剪,将2年生枝条剪留1~2节,同时加强水肥管理。佛手畏严寒,霜冻前要移入室内,温度不低于4℃即可越冬。立春前后,注意开窗通风,谷雨前可出房。一般2~3年换盆1次。

佛手适宜盆栽,但不易结果,为了提高结果率,应在管理上采取合理施肥。春季出房前换盆,施足底肥,以补充上年结果后的养分消耗。春分至芒种间,每隔5~7天施1次稀薄肥水,同时每隔10天左右用磷酸二氢钾500倍稀释液喷洒植株,以促进春梢生长。芒种大暑间,加大用肥量,每隔3~5天施1次30%~40%发酵过的混合饼液肥,以满足植株开花和结果需要的养分。结果时期,忌施氮肥,改用磷、钾肥。大暑至秋分间,是果实膨大充实阶段,要多用钾、磷、钙复合肥,少用氮肥,以防止推迟成熟。果实成熟后放置室内观赏前,应浇施1次发酵的稀薄饼液肥。

三、佛手柑,皇家清供

“一轩碧芦佛手种,霜叶戚戚如诗鸣”,佛手是一种很文气的植物摆件,一般传统文人画里都能见到一两眼。

因形态如同佛手而香气又清新,被很多文人雅士所种植。这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大观园中,探春房中的佛手与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同列。

到了秋冬,室内浊气淤塞,在茶几上摆放一两盘清香瓜果作为室内香氛物自然是上佳之选。佛手柑因吉祥的寓意比香橼更受欢迎,虽然它们俩都是芸香科的――佛手就是香橼的一个变种。

下面进入正常溯源环节,唠唠佛手的历史。

佛手在中国栽培已久,能追溯的历史是在中国北宋时期就已有栽培,当时有个叫孙栾的福建人去浙江金华,从老家带了佛手过去。南宋时期佛手已经家喻户晓,这个时候有个叫何基的人又从江西带了江西的佛手去了金华。到了明朝,又有个南京人将江苏的佛手品种带入金华,多地的佛手柑品种进去金华,引起本土的栽培热,也就产生了大名鼎鼎的金华“金佛手”。应该说,浙江在芸香科的栽培上都是很成功的,我记得有次去杭州,随处可见的香橼大大刺激了我的眼球。

到了清朝就自不必说了,佛手已经完全成为皇家瓜果的贡品名单了。

当然,也有人说佛手柑和印度也有关系,若是这么考究的话,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应该也有此物,但是目前并无资料显示。

佛手也不仅仅是用来观赏的,还可入药或者说是进入气味疗法的行当中。南宋词人晏殊在《佛手花》里记载:“丹葩羔漆细馨浮,苍叶轻排指样柔。香案净瓶安顺了,还能摩顶济人不。”  具有芳香物质的佛手以及佛手花都是可以被入药的。

我自己和佛手的关联是比较弱的,虽然地处江苏,也只在花卉市场上看到佛手,自家没有人买来清供。有年我的同事从金华买了一箱子佛手柑,每个人都发了一些,我自己领到几枚一直摆着拍照――实在是太喜人了。后来哪怕已经干枯,摆在桌上也是能闻到浓烈的甘香的。

四、佛手柑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佛手柑含大量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柠檬油素、二甲氧基香豆精、三羟基二甲氧基黄酮、柠檬苦素、胡萝卜甙、丙烯酸、棕榈酸、少量香叶木甙橙皮甙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