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丁香有哪些特征?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11-22 20:58   点击:69  编辑:admin   手机版

(陈伟平)

丁香(Eugenia aromatica Baill.)别名丁子香、鸡舌香。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原产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20世纪50年代引入广东南部试种,现广东省湛江、海南省、云南省景洪、勐腊有少量栽培。海南省万宁、屯昌、那大、澄迈为主要试种区。叶、花、果实及茎枝均可蒸取丁香油,作为芳香、镇痉及驱风剂。其成分含丁香油,油中主要为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等。此外,并含丁香素、邻苯三酚鞣酸。我国引种的丁香含油量14―21%,其中丁香酚含量达84―95%,丁香叶油的化学成分与丁香油近似,丁香叶含油6.6%,其中丁香酚含量78―82%。以花蕾(公丁香)入药。味辛,性温。有缓胃降逆、止痛的功能。治呃逆、呕哕、吐泻、胃痛、腹痛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树高10m以上,树干叉状分枝,树冠圆锥形,树皮平滑,黄褐色。叶对生,卵状长椭圆形,长7―12cm,宽3―5cm,先端尖,全缘,侧脉平行,革质,密布油腺。花芳香,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萼肥厚,筒状,萼筒长l―1.5cm,先端4裂,裂片三角状;花冠短管状,白色稍带淡紫,先端具4裂片;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花柱粗壮,柱头不明显。浆果长椭圆形,紫红色,肉质,长1.9―2.3cm,直径9―12mm,先端有宿存萼片。种子椭圆形,长0.9―1.5cm,直径2.9―6.4mm(图18―1)。

图18―1(A) 小叶丁香形态图

1.花枝 2.果实

二、生物学特性

(一)种子生物学特性

1.种子成熟后,若不及时采收,会在树上发芽;但成熟度不够的果实,发芽率就低,小果发芽率亦低(表18―1)。成熟果实紫红色,每kg鲜果有600―700粒。

图18―1(B) 大叶丁香形态图

2.种子怕干燥,不耐贮藏。用潮湿细沙或湿木糠贮藏种子,可延长生活力,将种子剥去果皮用潮沙或湿木糠贮藏21天,使种胚保持鲜好率达74.2―82.8%,出苗率达71.0―86.2%,青果较耐贮藏,熟果果皮易腐烂不耐贮藏(表18―2)。

表18―2 丁香果实及种子不同贮藏方法对生活力的影响

3.种子播种育苗变异大,播后出苗不整齐,苗大小不一,壮弱差异大,定植后壮苗生长快,开花早;弱苗生长慢、开花迟,在幼龄期内易死亡。

(二)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表18―1 不同成熟度的果实对出苗的影响

1.生长习性

(1)幼龄树生长缓慢,喜阴不耐烈日曝晒,种后三年内需间作荫蔽树和精心管理。5龄后生长加快,并进入开花阶段(表18―3)。

表18―3 丁香树各龄生长情况表

(2)丁香树顶端生长优势强,且成龄树枝条萌发力强,创伤或折顶后仍能抽生大量直立向上生长的新梢。在成龄树上企图截干矮化,反而引起大量萌发徒长枝;但幼龄树枝条萌发力弱,折枝断茎后易造成死亡,故幼龄期的丁香树不宜修剪,并注意勿损伤嫩枝。

(3)丁香地上部枝叶茂密,树冠大,枝条质坚脆,而根群浅且纤细,支持力弱,遇强风往往易断茎、折枝,树干开裂,倒伏死亡。

2.开花结果习性

丁香种植后5―6年开花,有大小年,10―15年为初产期,株产2―3kg花蕾。在海南兴隆地区初引种时,每年仅一次开花,花期多在3―5月。引种数年后,每年有两次花期,即12月至翌年2月,4―6月。第一次花期开花量少,时遇干旱低温,落蕾落花严重;4―6月开花量大,是收花的主要季节。丁香虽为自花授粉植物,但从人工授粉试验来看,以异花授粉和自然杂交结果率高(表18―4)。丁香开花授粉后经70―108天果实成熟。完全成熟的种子,如果果实尚未脱落,种子内的胚根已经萌动,逢高温多雨季节,则可看到长在树上的果实实生苗。

表18―4 丁香人工授粉成果情况

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丁香喜热带海岛性气候。在我国海南试种区,年平均气温23.1―24.4℃,月平均最高气温26.0―28.4℃,月平均最低气温16.7―18.8℃,年雨量1330―2530mm。极端低温8―10℃时生长正常,可大量抽出嫩枝叶;偶然出现极端低温5℃时,嫩叶受害,落蕾、落花;极端低温达3℃时植株死亡。丁香虽可忍受5―6℃的短时低温,但从生产角度看,绝对最低气温不宜低于6℃,最冷月均气温不宜低于15℃,才适宜于种植而收到经济效果。在旱季及雨量较少的地区需行灌溉。雨量过多达3000mm以上时,丁香花蕾的香气欠佳。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枝叶虽茂,但病叶病果较多,开花也少。幼龄树喜阴,不耐烈日曝晒,生长缓慢,宜精心管理。成龄树喜光,需充足阳光才能早开花,开花多。地上部枝叶茂密,冠幅大,侧枝细脆而根系浅,支持力小,不抗风,需设防风林加以保护。土壤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5―6的砂壤土为好。地下水位要低,宜在3m以下,积水易烂根死亡。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繁殖。定植5―6年开花结果,果实5―6月陆续成熟,随各地气候与品种而不同。当果实为紫红色时,应及时采收,宜随采随播。如不能及时播种,可放入潮湿细沙或湿木糠贮藏,以免干死。剥掉果肉比带果肉贮藏,能较好地保持生活力。剥时注意从果柄一端剥起,既易剥又不伤害种胚。鲜果播种,一般播后7天果肉才开始腐烂,35―40天出苗。若剥掉种皮,在8―9月播,3天后胚根入土,出苗率高达90%以上。开沟点播,行距15cm,粒距约5cm,种子平放或直放,胚根朝下,盖土厚1cm与土面平或稍低一些。播后约10天出苗。幼芽出土为红色锥尖状。生长至4―5cm,具两片红色幼叶,即可移植于苗床或移入营养袋里育苗。用塑料袋育苗,既方便运输,又能提高成活率。

在播种前搭好荫棚,保持60―70%的荫蔽度,有弱光照射。刚出土的幼苗,要及时浇水以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待长2对真叶后,每1―2个月施稀尿水、硫酸铵或尿素液一次。一年后苗高20―25cm,便可定植。

(二)定植

丁香的根群纤细,穿透力弱,宜选深厚松软的土壤栽植,心土硬结或有石砾层的土壤都不宜栽植,需排水良好。定植前按株行距5×6m挖穴,穴深、宽各50cm,每穴施厩肥或牛粪10―15kg,粘重的土壤还需掺河沙15kg,与表土混匀填穴备植。选雨季阴天定植。幼苗不宜修枝叶,以免影响生长和树型。带土团种植成活率高。

(三)间作

1―3年的幼龄树需荫蔽,保持50―60%的荫蔽度。植距较宽,行间可种香蕉、木薯、玉米、牧豆,既可遮荫保持湿度,又增加收益和有机肥源。

(四)田间管理

丁香幼龄生长缓慢,一年生植株才25―30cm高,3龄内必须精心管理,这是引种栽培丁香成功与否的关键,风害严重的平原地带要先栽植好防护林。

1.施肥、浇水、培土

春季2―3月施追肥,每株施稀人尿10―15kg,或硫酸铵25―30g,过磷酸钙50―100g,氯化钾或硫酸钾50―150g,混合厩肥10―15kg,开沟施下。丁香不耐旱,干旱易引起落花落果,幼树枯萎,旱季要经常浇水。若细根露出,应培土3―5cm。幼龄期管理操作不要碰伤嫩枝,否则会影响生长,破坏树型。

2.修剪

将离地面50―70cm以下主秆的侧枝剪去,分叉主秆,去弱留强,上部枝叶适当修剪。以保持树冠通风透光,有利花芽分化和抗风。

3.地面覆盖

在干湿明显的地区尤其重要。可间种绿肥作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这样夏秋季可保湿降温,防止土壤冲刷,冬季可以保湿保温。

4.防风

在台风频繁地区,当台风来临前要及时做好防风工作,可用绳子或竹子固定植株。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褐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初出现微红斑点,逐渐扩大成紫红色近圆形的斑点,中心变灰白色穿孔。在高温高湿季节易发病。防治方法: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50%的可湿性甲基托布津1000倍溶液喷射。

2.煤烟病

是由黑刺粉虱、介壳虫类、蚜虫的分泌物引起真菌寄生而引起的。防治方法:防治致病害虫。加强管理,适当修剪,以利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也可减轻发病。其它参见印度萝芙木。

3.介壳虫

成虫、若虫吸食茎、叶汁液并引起煤烟病。防治方法:参见印度萝芙木。

四、采收与加工

适时收花,少留果实,这样既可提高公丁香的产量和质量,又能减少丁香树体养分的消耗,调节均衡生长,实现高产稳产。丁香定植后5―6年开花结果,20年前后为盛产期,寿命可达100―130年,花蕾盛产期2―7月,产量亦有大小年之别,须加强管理。一般现花芽后6个月含苞欲放的花蕾便可采收。剪下饱满、微带红色的花蕾,晒4―6天至脆易断时即为公丁香,干鲜比为1∶3,嫩的为1∶3.5―4。优质的丁香,有强烈的芳香气,味香而辣。商品以个大身干、色紫红、有光泽、油质重、含苞未放、无杂质、清香的为上品,暗色或黑色是干燥时处理不当。经自然授粉,逐渐膨大成紫红色的幼果,采收晒干后即是母丁香,味辛辣,含油量较公丁香少,品质较差,药性相同。

丁香的特征:

树高10m以上,树干叉状分枝,树冠圆锥形,树皮平滑,黄褐色。叶对生,卵状长椭圆形,长7―12cm,宽3―5cm,先端尖,全缘,侧脉平行,革质,密布油腺。花芳香,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萼肥厚,筒状,萼筒长l―1.5cm,先端4裂,裂片三角状;花冠短管状,白色稍带淡紫,先端具4裂片;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花柱粗壮,柱头不明显。浆果长椭圆形,紫红色,肉质,长1.9―2.3cm,直径9―12mm,先端有宿存萼片。种子椭圆形,长0.9―1.5cm,直径2.9―6.4mm。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