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水蚤养殖温度要求(水蚤养殖需要的温度)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09-30 08:57   点击:128  编辑:柯凡   手机版

1. 水蚤养殖温度要求

水蚤是一种小型的甲壳动物,培养比较简便;少量饲养可用瓶、罐、缸等;大量饲养可用土池和水泥池等。

养殖水温:18~25℃ ;pH值:7.5~8.0;溶氧饱和度通常为70~120%;有机耗氧量20mg/L。通常情况下,池水以黄褐色、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为宜。如水色过清就应多施肥,水色深褐色或黑褐色应少施肥或不施肥。

追肥时要多种肥料交叉使用(粪肥、氨肥、氮肥、磷肥等),不要使用单一肥料,以利于水中各种元索的保持动态平衡。;一般室内培养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小,培养条件较易控制。缺点是只能少量的生产。木桶、玻璃缸等能盛一定体积水的容器都可作为培养器具。

培养时先将清水(天然水或自来水)注入培养器内,曝晒3~4天后加入新鲜马粪1.5kg/L、沃土20g、稻草或其它无毒植物的茎叶2g。粪与土可直接加入。草类切碎煮沸加入。然后用木棒搅拌后,静置2天。从池塘或小河沟中捕捞水蚤引种,经过清洗、消毒后投入池中,在水温18~25℃ 的情况下,大约经过3~4天后水蚤开始大量繁殖。


2. 水蚤养殖需要的温度

、绿水能自动生出水蚤吗

绿水不能自动生出水蚤。绿水说明水体中的藻类丰富,这样的水适合水蚤生长繁殖,但如果本身没有水蚤的话,是不可能自动生出的,必须要在外界找到水蚤源,然后将其引入到绿水中,这样才能获得大量的水蚤。水蚤是一种小型甲壳动物,可以作为鱼饲料,本身无污染,而且营养也很丰富。

二、如何用绿水繁殖水蚤

1、收集水蚤:想要繁殖大量的水蚤,首先需要从野外收集。通常田间、鱼塘甚至是废水池中都能找到,看上去就像是白色颗粒,在水中到处蹦跳,可以用丝袜做网将其收集起来,并将其和原水一起放到瓶中。

2、培养绿水:如果鱼缸水比较清澈,想要将其变成绿水,就需要加强光照,同时还要往水中放一些肥料,这样水很快就会变绿。如果缸中缺乏藻类,也可以买一些螺旋藻回来培养,这种藻很容易爆发。

3、打氧控温:为了促进水蚤的繁殖,一定要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还需要控制温度。可以用氧气泵往水中打氧,另外定期还要添加肥料,当然多给鱼儿喂食也可以,这样鱼儿的粪便也能为水蚤提供营养


3. 水蚤多少度就不繁殖了

水温原因萊垍頭條

水蚤虽多系广温性,但通常在水温达16℃-18℃以后才大量繁殖,培育时水温以18℃-28℃为宜。大多数种类在pH值为6.5-8.5的环境中均可生活,最适pH值为7.5-8.0。水蚤对环境中溶氧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培育时池水溶氧饱和度以70%-120%最为适宜。有机耗氧量应控制在20毫克/升左右。水蚤对钙的适应性较强,但是过量的镁离子(大干50毫克/升)对它的生殖会有抑制作用。人工培育的蚤类均为滤食性种类,其理想食物为单细胞绿藻、酵母、细菌及腐屑等。條萊垍頭


4. 水蚤的养殖方法,养殖需多少时间

一亩产量2000斤!因为亩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为一亩等于667平方米!而每平方米可以养殖水骚1000只,所以667平方米可以养殖水骚667000只!但是水骚的质量非常轻,1000只水骚也就只有50斤重,所以一亩水池也就是667平方米的水池水骚的产量为2000斤!


5. 水蚤多少温度存活

养水蚤的工具


容器、绿水、水蚤种

水蚤最适合成长环境

绿水 - 含有大量藻类 适合水蚤生长 藻类是水蚤主要食物 水蚤都吃浮游物。


绿水制作有以下几种方式

1.用鱼缸换下来的水

2.清水加入少许尿液

3.清水加入液肥(花宝4号)


静置光源下(阳光或日光灯),直到水质变绿。转换成绿水的这段时间 ph值会变酸,不适合放入水蚤。

绿水每三五天需要少量换水,此时可一并捞出水蚤过滤给鱼食用。


打气 - 水中含氧量提高 水蚤的密度也会提高

打气请用风管微量打气,气泡石会产生反效果。水蚤喜欢在静态水中生长,但有少许水流可以增加他觅食的机会。

水蚤对含氧量没有特别要求,在含氧量高的水质中会成长比较好。

也可使用表面积比较大的容器。


水质酸碱 - 大多数水蚤在7.2-8.5ph值的水中都可以生长的不错。

绿水会持续酸化,必定要持续少量换水。


水质硬度 - 水蚤比较喜爱在硬水中生长。

可以在水中加入珊瑚砂,可以维持水质微碱也可增加水质硬度。

珊瑚砂会释放钙质。对水蚤的成长很有帮助。


水温 - 水蚤适合在20-25度的水中生存


选择饲养缸时需要注意,若要放在阳光直射下,请选择浅色的容器,越大越不容易让温差快速上升。冬天可将少量水蚤移回室内养殖,回温後才会有水蚤做种。


换水 - 以少量多次换水为佳

可使用绿水,或养好的水,也可使用鱼缸内换下的水。

但请勿将大量鱼的排泄物加入,过量的有机物会让水质变化很快。


矿物质 - 在水中加入少量粗盐可帮助生长

但只需要很少很少量粗盐内有水蚤需要的矿物质。

不可用蒸馏水或逆渗透过滤水,两者缺乏矿物质


水蚤的食物

酵母

与绿水有相助的作用,但不佳也无妨

各种市面酵母都可使用,少量放入温水中搅拌,倒入水蚤缸中。

量越少越好,绿水已经能够提供足够的养分,酵母只是添加物而已。

等缸内不再有乳色,代表以被吃光。


有机物

可将少量乾燥鸡屎,泡在没养水蚤的绿水中,过几天发酵後在少量加入水蚤缸。

这也是越少越好,因为没有处理好很容易倒缸。


6. 水蚤适宜温度

晚上7点,水蚤一年四季都可以捞到。水蚤最适生 活温度为18 -25℃,夏末至仲秋(8 - 10月)和春末至初夏 (5 -6月)是水蚤全年总数量最多的两个时期,1月、2月份 总数量最低。

冬季气温较低,水蚤多集聚在下层,因此冬季 捞水蚤时网要在水下揽动,让水产生漩涡,水下层的水蚤才 会随水流上来。


7. 水蚤最低温度多少

鱼虫喜欢生活在水流缓慢的肥水中,水深一般在0.5米左右。每年的春末秋 鱼虫初,是鱼虫大量繁殖季节,鱼虫浮游于水面,常使水面呈棕红色,人们很容易发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常年可以采到鱼虫,春秋两季更易采得。   采集之前,要准备好采集网,网柄要长,3-4米为宜,口径要小,20-30厘米为宜,网深50-60厘米最好。还要在网口蒙上一层塑料绿纱,绿纱的网眼刚好使鱼虫能通过。这样,在采集的时候,可以防止水草等杂物进入网内。   采集方法:先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发现鱼虫,用采集网在水面慢慢地反复兜捕。这样反复几次,就可以捕获大量的鱼虫,移入盛有少量水的塑料桶或塑料食品袋中。   从河里采到鱼虫后,应放在较大的玻璃缸里。缸里应放一些从河里带回的水和绿藻,如水绵等,以便增加水中的氧气,还要放一些由蚯蚓、蝗虫或其他动物制成的碎肉,作为鱼虫的饵料。在鱼虫数量增加时,要及时采收,并晒干。到了秋末和冬季,水蚤的繁殖力大为减弱。当冬季,在水缸中看不见水蚤活动时,千万不要把缸里的水倒掉,因为这时它们都潜伏在绿藻丛中。我们可以把水缸放在向阳房间或暖气片附近。到了春季,室内温度升高时,鱼虫又出来活动。到室温上升到28℃以上时,鱼虫开始大量繁


8. 水蚤需要加温吗

10厘米的鹦鹉鱼可以喂食红虫、丰年虾、面包虫、小鱼、水蚤、蚯蚓、颗粒等相当多的饲料,每天喂两到三次。

鹦鹉鱼饲养:

1.

水质:鹦鹉鱼比较喜欢新水,每天应该尽可能换1/5的新水。如果水质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经常换水。由于遗传基因的因素,血鹦鹉的呼吸系统是不够完备的,其功效也只有其他鱼类的一半,所以鹦鹉鱼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

2.

喂食:鹦鹉鱼食量很大,杂食性,红虫、丰年虾、面包虫、小鱼、水蚤、蚯蚓、颗粒等相当多的饲料都可以喂给。每天可以喂两到三次。为保证体色的鲜艳,应该经常投喂“宝增红”之类的饲料。

3.

驯养:水族箱中最好设大型水草、陶罐、沉木用来让鹦鹉藏身。但是经过人工训练的鹦鹉鱼可以改变胆小的习性:经常敲击水族箱,使鹦鹉鱼形成习惯;可以只投喂一半的食物,逼迫他们出来觅食;和胆量大些的鱼混养,带动它们活动。

4.

习性以及合养:鹦鹉鱼的领地意识很强,经常会看到它们同类之间在打架,增加饲养的数量就会减少打架的现象。由于性情活泼好动,鹦鹉还喜欢搬弄底沙。可与玛丽、珍珠、剑尾、丽丽。神仙鱼混养;可以和温和的大型鱼一起饲养。也可以从小就和体形小一些的罗汉混养,这是因为他们领地意识很强的缘故。

5.

体色:加入青霉素、甲基蓝后也会使鹦鹉鱼体色变浅。增加光照、加强过滤、加厚滤材、加温到28度都是保持体色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新换水时要注意保持水质的一致。发现鹦鹉鱼退色时可以喂增色饲料或虾肉,但经过人工染色的鹦鹉鱼在养殖一段时间后肯定都会退色,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9. 水蚤养殖温度要求多少

水蚤是指水生枝角类和挠足类两大类浮游动物,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鱼苗、鱼种的适口饵料。人工培育水蚤喂鱼成本低、鱼类生长快、增产效果好。其方法是:建池土池和水泥池均可池深约1米,大小以10平方米~30平方米的长方形为宜。注水池中注水约50厘米深水蚤适宜的水温为18℃~25℃,pH值为7.5~8,溶氧饱和度为70%~120%。 一般我们觉得水蚤多了,可以拿来喂食,而由于水蚤有趋光性,我们在滤的时候,可以用这个特性,将它们吸引到角落,然后再用吸管去吸取。吸出的水蚤,多半又掺有原来水蚤缸的脏水,为了避免污染了鱼缸,所以还要做一个过滤的步骤,可以用细网目的网子,或是化工材料行买的“生物滤网(300网目的)”来滤,滤完后再以清水浸泡,或是加一些料(牛奶、维他命等等)然后,就可以间接地使鱼鱼吃到这些东西。


10. 水蚤养殖温度要求多少度

一、家庭水蚤养殖方法

1、种源 种源是养水蚤的关键,野生采回来会大量死亡,必需驯化和过水,也可以买驯化好的种源。

2、水蚤饲料 水蚤是虑食动物,养好水蚤的关键就是先养好水蚤的食物,细菌和藻类,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量的大小选择水蚤的饲料。

3、温度 18–25度最适宜、PH值7.5–8,绝对不需要供氧。水蚤游泳能力很差,过大的水面波动会使水蚤无法觅食死亡。

4、养殖方法 水蚤养殖和养鱼差不多,合适的水温PH值,溶氧量可以不考虑,水臭了水蚤都没关系比鱼好活多了。只是要记得保护好种源,万一大量死亡种没了就还得找种。

(1)绿水养殖:就是培养绿水,培养绿水可以自己直接到鱼塘取,也可以自行培养。

建议自行培养,因为各地的鱼塘含有很多的其它微生物。自行培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鱼缸废水+液肥(基肥都是可以的)+自己的尿。放在太阳下猛晒几天。此法很多人懂得不多介绍。也可以直接到买些螺旋藻回来培养,螺旋藻是比较容易爆发的。此法的养殖水蚤的优点是不用经常清冼蚤缸,只需要定时加入绿水即可。

(2)酵母培养:酵母培养也是很常用的办法。到超市购买小包酵母粉一包,大概2元或以下吧。回到家中拿温水(30-40度左右)潜泡小许,可以摇动加速酵母的溶解(严格来说不叫溶解……),再把酵母液投入水蚤缸。水蚤缸密度高的话有人会直接投放,效果一样的。至于投放量的大小,不能一概而论,要视乎水蚤缸的水质、水蚤基数而定。

一般由投放量最好由小到多,自己把握。若用可乐瓶,最多不要超过那种淆咖啡的塑料棒一匙。若用酵母法投量不多的情况下,水还能见底,水蚤缸不会出现沉积的话,可以每三天换一次水,若懒换也可以加水,以至少增加或者更换原水量的1/5为妙,再少就没效果了。换水和清缸方面肯定是越多越好,保持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水质是水蚤爆缸的两大条件。

我试过偷懒没有清理缸中的沉积物,结果翻缸了,水也发出酸臭味,不卫生。而且水蚤的繁殖速度极漫。观察所得的原因有几点:水中菌类太多缺氧(可以用打氧解决,不过我没有),沉积物会粘住水蚤让他停止活动而死,水温也是影响之一,但没有前面两点大。简单归纳的要决:酵母足,勤换水。

(3)用酸奶、鳗粉取代酵母进行喂养:不详说,跟酵母一个道理,也是会滋生大量的沉积。酸奶投放量最好以滴作为单位,多了水面很容易生成蛋白质油膜,水蚤就会缺氧。

以上三法皆可以混合进行,在进行各养殖办法的时候可以投放适量的有机物。臭到鸡屎,香到日本豆腐都可以。投放量根据自身的水质和密度,由小到多自己把握。

二、家庭水蚤养殖注意

食物方面,主要是细菌或藻类。因我无法取得绿水,所以只能用酵母菌进行饲养。一般是这样操作的:首先观察水色,如果能够看见盆底,就意味着需要喂食了。取少量干酵母放进一个小纸杯里面,加水化开,充分溶解后就直接倒进水里,如果水有点朦胧感、看不见盆底就可以了,但是即使太浓了也没有任何负面影响或不良反应(最起码我暂时还没有发现)。此外,使用EM菌也可以作为水蚤的食物。

水质管理方面,建议大家在饲养水蚤的同时,在盆子里面放几只苹果螺。因为即使你每天都大量地捕捞,但还是赶不上水蚤的生长和繁殖的速度的,所以,每天都总会有少量的成年蚤因为年老而死亡,这些死亡的个体沉底之后会对水质带来很大的压力(水蚤是含有大量蛋白质的)。所以,苹果螺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清理作用了。而且也避免了因为细菌的过度繁殖造成的絮状物粘附在水蚤的身体上。

一般来说水蚤对于水质的要求还是很低的,即使水有点臭味也不会死亡。但是,还是建议大家一个星期到半个月的时间换一次水。因为换水后一是可以避免气味的产生,二是换水后水质清爽,水蚤的繁殖速度会增加。对于后者,有一种说法是:水蚤自身会分泌一种信息激素,控制着种群的数量。也就是说,如故长期不换水,这种激素会不断累计,造成水蚤的繁殖受抑制而种群的数量越来越少。

至于换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晚上,在黑暗的环境中,利用灯光把水蚤吸引聚集在盆子的某一个角落里,然后就像帮金鱼换水一样用水管吸,吸的过程当然就是要避开水蚤聚集的那一个角落了;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用鱼网把水蚤全部捞出来,用一个小容器(小纸杯之类的)暂时放养,然后直接把盆子里面的水倒掉、清洗、加入新水、再把水蚤放回去。

水蚤的休眠卵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可在零下30–40度安全越冬、不怕干旱、高温、缺水。有的时候为了打破它的休眠状态还得用冰箱冻下,水蚤的繁殖速度惊人,可以说是复制繁殖方式,水温合适水蚤不需要交配直接生出小水蚤,水温不合适食物短缺生下公水蚤,刚出生的水蚤2天就可成熟繁殖,数日内可大量繁殖,并且常捞常有,非常方便。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家庭水蚤养殖方法, 水蚤培养比较简便,少量饲养可用瓶、罐、缸等;大量饲养可用土池和水泥池等,家庭养殖水蚤不污染水、不得寄生虫病、营养丰富、自己可以繁殖随时可以捞取


11. 养殖水蚤水位多少最好

一、仔蟹培育

仔蟹培育是将15万只/㎏左右的蟹苗(也称大眼幼体)培育1个多月,经5次以上蜕壳,长成3000只/㎏左右的仔蟹(俗称Ⅴ期幼蟹、豆蟹)过程。培育方式有网箱培育、水泥池培育和土池培育。

⒈网箱培育

网箱培育蟹苗有水体溶氧高、生长快、成活率高等优点。网箱用聚乙烯网布或尼龙筛绢编成,通常网箱规格选用长4m、高2m、宽1m。敞口加盖网,在盖网短边的一侧装缝拉链,便于打开进行饲喂和操作。网箱可设在水深1.5—2m处、有微流水、水质清洁无污染的湖泊、池塘等处,一般沉入水中0.7m。蟹苗放养密度5000—6000只/ m3水体。网箱中需投水草等水生植物作为蟹苗的附着物。

⒉水泥池培育

圆形或长方形水泥池,面积在20—50㎡,池深40—50㎝,水深20—30㎝,放苗前对池子进行洗刷消毒、投放一定量的水草,并进行冲气,每m3水体放苗2万只左右。

⒊土池培育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底质较硬,池埂不漏水,池四周需建防逃设施,面积2—5亩,水深0.8m。每亩水面放苗5—10kg。蟹苗下塘后最好利用池中培育的水蚤等浮游动物,如天然饵料不足,可用鸡蛋和鱼糜按1:5比例拌匀蒸熟后,带水搓成鱼浆均匀泼洒全池,大眼幼体阶段可每隔4小时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池内蟹苗总量的150%—200%。变成Ⅰ期幼蟹后,可以用鱼糜、虾糜、黄豆糊投喂,以后增投碾碎的螺蚌肉、豆饼等饵类,日投喂次数从3—5次逐步改为1—2次。日投饵量前期占幼体总量80%,中后期为50%—20%。培育期间要经常冲气、加注新水,以保持溶氧充足。

二、幼蟹培育。幼蟹(又称蟹种、“扣蟹”)培育是为成蟹养殖提供种子的重要一环。在这段时间,河蟹蜕壳次数多达7次,生长快,增重倍数大,因此加强饲养管理特别重要。

⒈稻田培育

培育蟹种的稻田必须环境安静,能灌能排,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粘土或壤土,事先需开挖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单独建进水渠道,用钙塑板、石棉瓦等材料建防逃设施。放养时间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每亩稻田放养蟹苗0.5—1kg,蟹苗先围栏在环沟中培育,沟中可均匀地布入附着物,蟹苗入池后开始投喂饲料,大眼幼体阶段投喂鸡蛋黄,每2—3小时投喂一次,进入1期幼蟹后改投鱼糜加豆饼和麸皮,投饲率从100%降至5%—7%,日投喂4—6次。在水稻秧苗栽插活棵后可测定培育池中仔蟹的规格和数量,可拨去环沟四周的围栏,让幼蟹自行爬入大田。为了提高稻田的利用率,还可放养部分鲢、鳙鱼种以摄食稻田中的浮游生物,一般亩放30—50尾。

⒉池塘培育

培育池以3—5亩为宜,池深1.5 m,水深0.8—1 m,要求池底淤泥少并向水口方向倾斜,以便秋季捕捞时方便,进水宜在池面上方,出水口处设拦网,池的四周要有防逃设备,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淤消毒,池中移栽伊乐藻、苦草、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每亩放养蟹苗0.5—1kg或仔蟹2万—3万只。幼蟹培育阶段饵料投喂一般前后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中期主要投喂麸皮、小麦片、水草等,投饲量根据饲料种类、水质状况、天气情况、水温及仔幼蟹摄食强度而增减,要经常巡塘,注意蟹池的防逃、水质的变化,要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水质恶化。

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附近无化工厂等污染,水质良好,符合GBll607-1989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②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10—50亩为宜,池形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水深常年保水0.5—1.5m,排灌设施要完善,排、灌分开。   ③防逃设备  在池四周围上牢固可靠的防逃设备,一般防逃设备有水泥墙、钙塑板、铁皮、尼龙薄膜、玻璃钢等。

⒉苗种放养前准备

①清塘消毒在蟹种放养前10—15天进行,常用的清塘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粕等,用量根据水深、淤泥量而决定,如生石灰,干法清池,每亩用量为60—75㎏,溶化后全池泼洒。生石灰清池不仅能杀灭水中有害生物,而且改善池底土质和增加水中钙的含量,这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②种植水草

水草既是河蟹栖息、避壳场所,也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是河蟹喜食的好饲料,常见的水草有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水草的覆盖面积达池塘的60—70%,过多的水草应清除,水花生带设置,在蟹种放养后进行。

③移植螺蛳

活螺蛳肉鲜美,河蟹喜食,是较理想的优质天然饲料,一般移植时间在清明前,每亩水面移植200-250kg。

⒊苗种放养

放养时间和数量根据蟹种的规格和来源确定,如放养的100-200只/kg的蟹种,一般在1—2月间进行,亩放500—800只;如放养的2000只/kg左右的仔蟹,一般在4—5月间进行,亩放2000—3000只。为了消耗水中的浮游生物,起净化水质作用,可同时放养规格为50—100g/尾的鲢、鳙鱼种,亩放50尾左右。

⒋饲料投喂

河蟹是杂食动物,常用的植物性饲料有各种水草、小麦、玉米、稻谷、豆饼、麸皮等;动物性饲料有螺、蚬、蚌等底栖动物、屠宰场下脚料、鱼虾类、血粉、蚕蛹、蝇蛆、蚯蚓及枝角类和桡足类昆虫;除天然和人工单一饵料外,还有全价配合饵料。饵料的投喂应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定时即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傍晚5—6时投喂为主;定位即定点投喂与适当撒洒相结合,保证所有的蟹都能吃到饲料;定质即饵料新鲜不变质,荤、精、青饲料合理搭配;定量即具体根据生长阶段、季节、天气等因素灵活掌握投饵量,保证蟹吃足吃好,忌忽饱忽饥。

⒌水质调控

蟹池水位坚持“前浅、中深、后勤”的原则,即前期保持浅水位,以提高水温,促进蜕壳;中期特别是炎热的夏秋季要保持深水位,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平时自然蚀水、水位过浅时,要及时加水;水质过浓时,则应及时更换新水,尤期是夏秋季更要勤换水。换水时进水速度不要过快过急,可采取边排边灌的方法,以保持水位相对稳定。换水次数,6月份前每周换1次水,换水量1/5—1/4,7—8月份每周换2—3次水,每次换水1/3,9月份后每5—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1/2。所注入的新水要防止温差过大和有外源污染。

⒍补草投螺

水草既是河蟹可口的饲料,又是河蟹在水中的附着物;螺蛳营养丰富,还含有河蟹发育所必须的钙、磷等物质;水草和螺蛳都能吸附水和土壤中的肥份,有助于改良底质和水质。除在蟹种放养前后播种苦草、移植水花生、浮萍等多种水草,同时投放活螺蛳让其在蟹池中繁殖生长外,养殖期间还要不断补充水草和螺蛳,保证使水草的覆盖面占池塘总面积的60%左右,螺蛳的数量达到每m21000只以上。

⒎日常管理

要坚持早晚各巡塘一次,一查水质状况,发现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加水、换水措施;二查河蟹摄食情况,调整饵料的投喂量;三查水草附着物和天然饵料的数量,如暂养池中水生植物和螺蛳被蟹吃掉应及时补充;四查防逃设施的完好程度,尤其是大风大雨天气要随时检查,严防河蟹逃逸;五查病害生物以及敌害侵袭,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湖泊网围养蟹

⒈网围建设

采用双层网围,两层网间隔5m,网围四周用毛竹(树木)作固定桩,每根桩间距为2—3m, 将裁剪好的聚乙烯网片缝好后用绳子绑缚在桩上, 上下左右拉成平面,网底部用石笼子和地锚固定,使网脚与底泥贴紧,石笼压入底泥20cm, 网上部高出水面1—1.5m, 顶部再装上“T”型的网片,网的上边设有30—50cm垂直向下的塑料蒲膜做成的网檐,并与网贴紧。

⒉种草投螺


网围设施建好后,用电捕器捕清养殖区内的大型凶猛性鱼类,2—3月份栽种伊乐藻,每m2用草茎2—3kg,匀成几束用脚踩入湖底淤泥中,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生长,达到繁茂,并同时移栽几株蒿草和芦苇等挺水植物,水面上移植占总面积1/5左右的水花生群落。清明前向网围内投入鲜活螺蛳,每亩500kg。为蟹鱼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

⒊苗种放养


蟹种放养在种草投螺1个月后进行,也可先围一小块将蟹种提前放入。套养鱼种在5—6月份放养。所放蟹种用高锰酸钾或食盐、鱼种用漂白粉或敌百虫等药物药浴消毒10—30分钟。选择正宗的长江水系优质“扣蟹”,要求规格一致,160只/kg左右,每亩放养量控制在600只以内,同时可套放6—9cm的鳜鱼、2—3cm的黄颡鱼大规格苗种,亩放养量分别为20尾和50尾左右。

⒋饲料投喂


定期补充水草、螺蛳,使蟹摄食天然饵料为主,前期为了使螺蛳繁殖生长,可适当投喂一些鲜螺蚌肉和小杂鱼,后期每天投喂一次投喂南瓜、土豆丝和鲜鱼、鱼粉、豆饼、大豆制成的饵料,以补充天然饵料的营养不足,保证蟹的膘体肥壮。所投饲料要求新鲜、适口、不霉变、腐烂变质,对吃剩的饵料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

⒌日常管理

主要是做好防逃工作,在蟹种放养初期,由于环境突变,幼蟹活动频繁,最容易逃跑。因此,在放养后的半个月,要坚持每天检查网围的防逃效果,严防河蟹从破损处或底纲下逃跑。在养殖后期,由于河蟹生殖洄游规律的作用,其逃跑的机会增多,必须严加防范,保证防逃设施完好。在7—8月汛期,做好网围设施的加固工作,备好一定数量的防汛材料,防止风浪刮倒网围设施。其次要做网围四周的清扫工作,及时清涂堆积在网围四周的浪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