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象肉能吃吗?为什么?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2-07-26 15:42   点击:128  编辑:尹馨   手机版

上至高空飞禽,下至深海海鲜,几乎没有中国人不吃的。

清朝时期的宫廷盛宴满汉全席,就是中国人精通美食最好的见证。

不仅汇聚了蒸、炸、炒、烧等多种烹饪手法,琳琅满目的食材也是让人“活久见”,尤其是那些,在现在看来是违禁的食材,例如熊掌、猴脑、鹿尾和犴鼻等等。

在满汉全席中,还有一道名菜象拔,很多人认为,象拔是指大象鼻子,但事实上是指象鼻鱼。

那人类会吃大象的肉吗?显然也是会的。

在中国,食用象肉的历史悠久,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象肉还是一味中药。

象肉主要是指亚洲象的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除此之外,还含有脂肪、有机酸等物质,维生素也比一般的动物要丰富,脂肪中的三甘油酯含棕榈酸含量也很高。

据记载,象肉的主要功效是治疗秃头和疮,弄成灰或者油涂之。

大象的肉是什么味道?好吃吗?

至于味道怎么样,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古代,象肉作为珍贵食材,一般的人是吃不到的。在众多食用记录中,象鼻的出现频率比较高。

象鼻子作为大象全身活跃度比较高的部位,以我们一贯挑选食材的准则,象鼻子应该是大象全身比较美味的部位了。

既然没吃过,就只能参考过去的记录描述了。

《本草纲目》:味咸酸。

《开宝本草》:味淡。

《钢目》:甘淡,平,无毒。

在国外,比较早的书面记录是在1456年,威尼斯探险家阿尔维斯·卡达莫斯托在沿着冈比亚河航行的时候,品尝了象肉,当时他采用先烤后煮的方式,结果发现肉很难吃,吃下去令人不快。

1790年,弗朗索瓦·勒·瓦兰特在探索非洲的一个部落时,被当地人款待了大象腿早餐,他在日记中写到:象腿散发出一种可口的气味,很美味,我无法想象,像大象这样笨重的动物能提供如此精致的食物。

1864年,著名探险家大卫·利文斯通博士如此描述象肉:

第二天早上,我们就这样把脚做了早饭,觉得很好吃。它呈白色,微胶状,甘甜,像骨髓。大象的鼻子和舌头也很好吃,经过长时间的煨炖,很像水牛的舌头和肉。而大象其他部位的肉都是硬的,味道很特别,也只有非常饥饿的人才能吃得下去。

可见,对于象肉的评价,见仁见智。

但总的来说,大象的寿命比较长,体型也很大,一般来说,体型大的动物,肉质会粗糙一些,因此,仅从这些就可以判定,在众多肉中,象肉肉质并不出色,肯定会比我们常吃的肉粗糙很多。

无论好吃不好吃,都不要对大象有任何非分之想,一旦付出行动,是需要付出法律代价的。

被神化的非洲“神肉”

虽然很早,人们就已经把大象列为保护动物,但在非洲,大象的偷猎行为还是非常普遍。

很多人认为,偷猎者主要是为了象牙。但事实上,象肉也是偷猎者非常看重的物品。

根据大象肉贸易的调查显实,在中部的四个非洲国家,对肉的需求明显高于供应。

在城市中,象肉是极负盛名的。一方面认为象肉具有某种神奇功效,另一方面因为稀缺激发了人们的虚荣心,导致象肉价格高涨。

而一些不法商人更是利用这种供求关系,为当地人提供了支持(资金、设备等),来狩猎大象,商人的主要目的就是象牙。

狩猎人的主要目的是获利。

在2007年,象牙的价格大约是180美元左右,而大象肉在市场上的售价是每磅5.45美元(07年猪肉价格是15元/千克左右),一头普通的非洲象体重平均7800磅左右,一名偷猎者卖出一头大象的肉可获利至少6000美元。这个收益在当时当地是非常诱人的,当时刚果盆地的非洲人每天平均收入只有1美元。

在非洲,大象也不一定是被猎杀才会被吃,当一些大象意外死亡后,当地人民为了不浪费大象的身体,也会将大象的肉通过烤或者风干保存,以便日后食用。

最后

大象的肉能吃,我们也有吃象肉的历史,但为什么我们没有大规模养殖大象产肉呢?

首先大象的肉其实并不好吃,和猪肉羊肉牛肉比起来,差远了;其次大象体型太大,生长周期长,也不能快速繁殖,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人类一旦因为某些自私的原因猎杀大象,大象是很难恢复的。

如今大象的数量岌岌可危,我们实在不应该再去伤害大象,更不用说吃它了,像大象如此温柔的巨人,它属于地球,但不属于我们人类。

大象是陆地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同时它与牛羊一样都是食草动物,其食物的摄入没有任何的区别,而牛羊是我们常吃的肉类,故大象肉也是可以吃的。但是,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吃象肉都是极少发生的事情。那么,为什么很少有人吃大象呢?我们还得先从大象本身谈起。

驯化的角度人类目前的肉食构成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被人成功驯化后的动物。而被成功驯化作为肉食的动物都具备以下几种特点:繁殖能力强、易控制、消耗较小、生长周期较短、分布广。

我们以猪为例,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它虽然不是很好控制,但是在幼年期,小野猪的攻击性是比较弱的,这也就给了人驯化的可能性,而且野猪的食性非常杂,在以前缺衣少穿的时代,什么都吃无疑更容易被人养活。之后是繁殖能力和生长周期,猪一年可以繁殖两次,一次就能产下10只左右的小猪。而且一只小猪从出生到成年仅需要半年左右,成年后的猪不但具有繁殖能力,而且体型也相对较大。

最后是分布,野猪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动物,从整体的分布上看,除了南极洲、大洋洲以及澳洲外,其他大陆上都有野猪的分布。

但是,大象就不同了,它除了体型大以外几乎都不满足人类选择驯化动物的标准。

首先是繁殖能力和生长周期

大象虽然体型庞大(肉多),但是它的生长周期极长,从出生到性成熟(成年)大象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也就是说,要想吃第二茬的大象肉,得等10年,这个周期显然不会让人类选择用来作为肉食来源。

其次,即使成年后,大象的繁殖能力也比较的差。因为大象的妊娠期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长的,长达22个月,之后是长达2年的哺乳期。而且一旦产仔之后,雌性大象再想进入发情期,至少要5-6年的时间。因此,如果选择大象肉作为主要的肉食来源的话,人至少要几年才能吃上一次肉,而且人的数量众多,这些大象肉会像鱼子酱一样成为高端的食材。这显然不符合人类驯化动物的标准。

其次是分布和消耗

大象是非洲和亚洲特有的哺乳动物,而且在非洲,野生大象仅分布在开阔的草原(非洲草原象)和茂密的雨林(非洲森林象)之中,而在亚洲,亚洲象也仅局限于亚洲南部的雨林和草原上。如此局限的分布以及比较少的数量,显然不可能被当成驯化的主要目标。

其次,驯化一种动物还要考虑成本,这是人类很少驯化食肉动物的原因。在我们常见的家畜中,体型最大的就是牛了,但是牛一天最多也只需要20斤左右的草就足够了,而且牛在冬季还能够吃干草。但是大象是热带的产物,它都没有见过冬天,一年四季都需要新鲜的草,这还不算,一头成年的大象一天平均就要吃掉80-100斤的草。这种食量对于人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负担。

因此,较为局限的分布和较大的食物消耗量是人类没有把大象作为驯化对象以提供肉食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是控制性

野猪虽然凶猛,但是在人的饲养下,它们的攻击性变弱,而且一头野猪仅需要泥土围栏就能将其围在里面。但是大象就不一样了,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成年后体长6米,体重4吨,这在人类面前完全是一部中型的推土机,如果拿来喂养的话,它们的住所就是一件很难解决的事。而且大象虽然平时性格温顺,但是一旦到了发情期,它们的破坏力是极其恐怖的。这一点从每年印度、泰国大象袭击村庄的报道就能看出来。而且大象一旦暴走,它们庞大的体型和皮糙肉厚的皮肤是人们很难控制的。因此,成年后极难控制也是人类放弃驯养大象作为肉食来源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投入产出比较小,分布局限、数量较少,繁殖能力较差,以及其破坏性太强,是早期人类没有选择大象作为主要肉食来源的主要原因。

真的没人吃大象肉吗?既然人类没有把大象成功驯化,自然就不可能从人工养殖中得到大象肉了,所以,能够吃到大象肉的一定是野生大象分布区的人,而且大象是濒危动物,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保护,因此,吃大象肉,大都是偷猎。

在非洲,大象偷猎非常的严重,原因之一大家都知道,就是为了获取象牙。但是,大象肉同样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猎杀大象的原因。由于在非洲的贫富差距较大,许多富人有吃大象肉的需求,因此,在非洲的一些地方,大象肉每斤都被炒到了5美元以上,而且一头成年大象体重大都在8000斤左右,也就是说猎杀一头大象就能获得几万美金的收入。当然,也有一些自然死亡的大象被非洲土著发现并吃掉的记载。

因此,在非洲吃象肉虽然不是常态,但依然有人在吃,而且有供求关系。

同样的虽然从目前来看,在我国野生亚洲象仅在云南南部有少量分布,但是根据我国古代的一些古籍的记载以及从我国各地出土的大象骨骼残骸看,大象曾经在我国的分布极其广泛。但是,它们为何消失掉了呢?除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的因素外,人为的猎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我国清代的“满汉全席”中,就有一道名菜“象拔”。象拔其实就是大象的鼻子,而这道菜被称为古代的“八珍之一”。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也是有吃大象的,而且还是一种名贵的菜。

至于现在为什么不吃了,原因很简单,都快被杀灭绝了,还哪有大象吃。

总结大象与其他食草动物一样都是吃草长大的,肉当然是可以吃的,而且在我国古代以及非洲的一些地方都有吃大象的记载。但是,在家畜都已经完全满足人的需求时猎杀野生动物,显然是自私的,也是打破生态链的一种行为。

最后,还是那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让我们一起抵制猎杀和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