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加州鲈苗期的病害有哪些?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3-02-02 07:41   点击:7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加州鲈苗期的病害有哪些?

如何走好养殖第一步――提高苗种成活率,减少疾病的发生是每一位加州鲈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然而苗期的烂嘴烂尾病十分常见,是加州鲈鱼苗阶段的主要病害之一。

烂嘴烂尾病是一种多发于8朝-12朝鱼的细菌性感染病,柱状黄杆菌是加州鲈苗烂嘴烂尾病的最主要病原,而寄生虫感染也可能是重要诱因。一般规格越小,发病死亡率越高。分筛、过塘后发病,病情急,死亡率高。进入夏季高温期,降雨会比较频繁,特别是在连续阴雨天、天气转晴后,拉网过塘后也会增加烂嘴烂尾病的爆发率。

发病典型症状:

嘴部或尾部发白,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处变白、腐烂、皮肤表层出现溃疡,并粘附较多絮状物(“长毛”),病鱼失去摄食和游泳能力,最终衰竭而死。该病在分筛、过塘后容易暴发,且病情急、死亡率高,往年不少养户因此损失重大。

为什么分筛过塘后容易出现烂嘴烂尾呢?

多数养殖户会选择在8-10朝时进行分筛,此时鱼苗比较较小,各器官发育不是很成熟,免疫力偏低,在受强刺激时容易脱黏,且在分筛时鱼苗体表容易被擦伤,这都给黄杆菌等致病菌的感染带来机会。

烂嘴烂尾的鱼苗指环虫检出率极为常见。由于该虫虫体较大,活泼好动,寄生于鳃丝会加剧鱼苗的撞网、擦边等行为,引起嘴部与体侧脱黏继而感染柱状黄杆菌导致烂嘴烂身病。在检测时应特别留意,若指环虫感染量较大,应先驱虫再处理烂嘴烂尾病。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该虫少量寄生时不至于导致鱼苗的死亡,但会刺激鱼体,加剧鱼苗冲撞围网或擦身等行为,诱发烂嘴烂尾病。因此,做好防控指环虫的感染也是减少加州鲈烂嘴烂尾的重要条件。

加州鲈烂嘴烂尾病的防控思路:

1、从病原入手

柱状黄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强降雨后及时消毒,使用复合碘等温和型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减少水体病菌,维持水体稳定性。

2、从鱼体本身入手

加州鲈朝苗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抗应激能力低,对病菌的抵抗力弱。因此,拌喂杜仲叶提取物,杜仲叶中的绿原酸、黄酮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杜仲多糖可以增强鱼体的免疫力,其中绿原酸、黄酮还是较强的天然氧化剂,可以清除鱼体应激时机体氧化产生的大量自由基,从而减少鱼体的应激反应,提高抗菌抗病毒能力、增强免疫力。

3、防止寄生虫感染

为了避免寄生虫感染引起烂嘴烂尾病,每个月定期拌料乐畅桉树精油,不仅可以防控加州鲈多种寄生虫,还能抑制伤口的继发感染,减少体表损伤从而降低烂嘴烂尾病

水产养殖并非一帆风顺,养殖朋友们一定要及早预防、及早发现,才能避免病害的发生,实现养殖利润最大化。

最近苗期不少出现熟身病,全身发白,我这边附近有几个塘口出现这个病都排塘重新放的苗。

近几年加州鲈鱼苗培育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规律性问题,如柱状黄杆菌、弹状病毒病、熟身病、气泡病、肠炎病等,影响早期鱼苗的成活率。所以苗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有熟身病、气泡病、烂嘴烂尾以及弹状病毒病;寄生虫病有指环虫、车轮虫等。

二、加州鲈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哪些?

1 细菌性疾病

1.1 腐皮病 又称腐烂病,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以危害成鱼为主,尤以损伤后的鱼易发此病。该病流行时间长,从5―11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在7―8月,水温22~32℃,也有发生于春季,并易继发感染水霉病,死亡率可高达80%。主要症状为:发病初期,鱼体表出现若干红色小斑点,随着病程发展,斑点逐渐扩大至大小不一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病灶,其边缘表皮界线清晰。病灶部位鳞片或鳍条脱落,肌肉腐烂,严重时露出骨骼。如病灶发生在头部,常可见头骨裸露。

2 真菌性疾病(水霉病)

病原为水霉和绵霉,加州鲈的受精卵和各种规格鱼体都可发生此病。该病全年都可发生,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尤其在20℃以下的低水温梅雨季节。在繁殖季节,由于受精卵感染水霉菌,其绒状菌丝侵入卵膜,造成受精卵死亡。在生产过程中,擦伤或鳞片脱落的加州鲈,在水温较低的环境下极易感染。主要症状:病鱼焦躁不安,游动缓慢,食欲不振,体表伤口或鳞片脱落处附着一团团灰白色的棉絮状绒毛,严重时鱼体日渐消瘦,最后陆续死亡。

加州鲈常见的病症有车轮虫病、斜管虫病、水霉病、熟身病、肠炎病和肝胆病,最近高温天气熟身,烂身比较严重。

加州鲈常见的病症有车轮虫病、斜管虫病、水霉病、熟身病、肠炎病和肝胆病,还有一些病毒病如:虹彩病毒、弹状病毒等,其中加州鲈常见的就是肝胆病。

我是养殖加州鲈的,常见的寄生虫有车轮虫、小瓜虫和斜管虫,最近加州鲈有些打转的情况。

三、加州鲈对水质的要求有哪些?

加州鲈鱼主要栖息于混浊度低,且有水生植物分布的水域中,如湖泊、水库的浅水区(1-3米水深)、沼泽地带的小溪、河流的滞水区、池塘等。常藏身于水下岩石或树枝丛中,有占地习性,活动范围较小。在池塘养殖,加州鲈喜欢栖身于沙质或沙泥质不混浊的静水环境中,活动于中下水层,不喜跳跃,易受惊吓。加州鲈鱼的适温范围广,在水温1-36.4℃时都能生存,10 ℃以上开始摄食,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水质要求每升水溶氧量在1.5毫克以上,比鳜鱼耐低氧能力强。幼鱼爱集群活动,成鱼分散。同时在我国的长江流域都能在室外自然过冬,但需考虑鱼体体质及水深。

加州鲈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鱼类,掠食性强,摄食量大,常单独觅食,喜捕食小鱼虾。在适宜环境下,摄食极为旺盛。当水质良好、水温25℃以上时,幼鱼摄食量可达总体重的50%,成鱼达20%。食物种类依鱼体大小而异。孵化后一个月内的鱼苗主要摄食轮虫和小型甲壳动物。当全长达5D6厘米时,大量摄食水生昆虫和鱼苗。全长达10厘米以上时,常以其他小鱼作主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摄食配合饲料,且生长良好。当饲料不足时,常出现自相残杀现象。冬季和产卵期摄食量减少。当水温过低,池水过于混浊或水面风浪较大时,常会停止摄食。

鱼塘一般都为比较规则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最适养殖面积在5-30亩之间,水深2.5米左右,要求水源清洁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最好为纯淡水。每个池塘最好配备增氧机1KW/亩(水车、轮式增氧机、涌浪机等搭配使用),同时放苗前水温要达到10℃以上。

加州鲈鱼食欲旺盛,幼鱼日摄食量可达自身体重50%,必须定时、 定量投喂,保证供给足够的饵料,让个体较小的也能吃饱。经多种方式对比和总结经验,采用仔鱼培育成稚鱼,稚鱼分疏育成幼鱼,这样分阶段的培育方式效果较好。

放养塘需同时将过筛好的鱼苗再驯化,如10亩的养殖塘口,用网隔出来1-2亩的养殖区域,将鱼苗暂养15天再放开,这样可增加驯化成功的比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