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鲈鱼和桂鱼在外形上怎么区分?

来源:www.muyeseed.com   时间:2023-01-16 01:28   点击:165  编辑:admin   手机版

区别:

鲈鱼体延长而侧扁,眼间隔微凹。其间有4条隆起线。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吻尖,牙细小,在两颌、犁骨及腭骨上排列成绒毛状牙带;桂鱼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上下颌、犁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

鲈鱼

桂鱼

扩展资料:

1、鲈鱼:鲈鱼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真鲈科、花鲈属鱼类。

2、桂鱼:桂鱼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真鲈科、鳜属鱼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鲈鱼

百度百科-桂鱼

1、鲈鱼体延长而侧扁,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重400~1000克、眼间隔微凹。其间有4条隆起线。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吻尖,牙细小,在两颌、犁骨及腭骨上排列成绒毛状牙带。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隅角及下缘有钝棘。

2、背鳍两个,仅在基部相连,第1背鳍为12根硬刺,第2背鳍为1根硬刺和11-13根软鳍条。

3、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7至9枚,背鳍、臀鳍鳍条及尾鳍边缘为灰黑色。

4、鲈鱼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

1、、桂鱼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上下颌、犁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有2个大棘。

2、它的背鳍很发达,几乎占居整个背部,前部有12个锋利的硬刺,臀鳍有3个硬刺;

3、鱼体色为较鲜艳的黄色,并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纹;鳞细小,圆形。

扩展资料

外形特征

体长,侧扁,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钝圆;头中等大,略尖。体长可达102厘米,一般重1.5-2.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以上。

吻尖,口大,端位,斜裂,下颔稍突出于上颔,上颌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犁骨及口盖骨均具细小牙齿。

前腮盖骨的后缘有细锯齿,其后角下缘有3个大刺,后鳃盖骨后端具1个刺。

体被小栉鳞,侧线完全、平直。体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银白。体侧上部及背鳍有黑色斑点,斑点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背鳍两个,仅在基部相连,第1背鳍为12根硬刺,第2背鳍为1根硬刺和11-13根软鳍条。

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7至9枚,背鳍、臀鳍鳍条及尾鳍边缘为灰黑色。

鲈鱼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

营养价值

鲈鱼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还含有维生素B2、烟酸和微量的维生素B1、磷、铁等物质。

鲈鱼能补肝肾、健脾胃、化痰止咳,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还可以治胎动不安、产后少乳等症。准妈妈和产后妇女吃鲈鱼,既可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

另外,鲈鱼血中含有较多的铜元素,铜是维持人体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功能发挥的不可缺少的矿物质。

食用价值

1、鲈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具有补肝肾、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2、鲈鱼还可治胎动不安、产生少乳等症,准妈妈和产生妇女吃鲈鱼是一种既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的营养食物,是健身补血、健脾益气和益体安康的佳品,鲈鱼多为清蒸以保持营养价值。

3、鲈鱼血中还有较多的铜元素,铜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的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的功能发挥,铜元素缺乏的人可食用鲈鱼来补充。

参考资料:鲈鱼.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桂鱼.百度百科

1、外形:鲈鱼的体长,侧扁,吻尖,口大,端位,斜裂,下颔稍突出于上颔,上颌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犁骨及口盖骨均具细小牙齿,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钝圆,头中等大,略尖;桂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口大而能伸缩,下颌突向前上方,两颌和口盖骨上生有绒毛状细齿,并有发达的犬齿,背鳍由根根利刺组成。

2、颜色:鲈鱼多为灰色,桂鱼色黄或淡绿,有黑色垂直条斑和小斑块。

3、体型:鲈鱼体长可达102厘米,一般重1.5-2.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以上。而市面常见桂鱼体积较小。

扩展资料:

鲈鱼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还含有维生素B2、烟酸和微量的维生素B1、磷、铁等物质。

鲈鱼能补肝肾、健脾胃、化痰止咳,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还可以治胎动不安、产后少乳等症。准妈妈和产后妇女吃鲈鱼,既可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另外,鲈鱼血中含有较多的铜元素,铜是维持人体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功能发挥的不可缺少的矿物质。

参考资料:

鲈鱼(鱼类)_百度百科

鲈鱼体延长而侧扁,一般体长30~40厘米,体重400~1000克、眼间隔微凹。其间有4条隆起线。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吻尖,牙细小,在两颌、犁骨及腭骨上排列成绒毛状牙带。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隅角及下缘有钝棘。

桂鱼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上下颌、犁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有2个大棘。

鲈鱼

桂鱼

扩展资料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鱼主要分为:热带鱼、温带鱼和冷带鱼等 

水类鱼分为:淡水鱼和咸水鱼

鲈鱼外形特征如下:

体长,侧扁,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钝圆;头中等大,略尖。体长可达102厘米,一般重1.5-2.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以上。

吻尖,口大,端位,斜裂,下颔稍突出于上颔,上颌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犁骨及口盖骨均具细小牙齿。

前腮盖骨的后缘有细锯齿,其后角下缘有3个大刺,后鳃盖骨后端具1个刺。

体被小栉鳞,侧线完全、平直。体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银白。体侧上部及背鳍有黑色斑点,斑点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背鳍两个,仅在基部相连,第1背鳍为12根硬刺,第2背鳍为1根硬刺和11-13根软鳍条。

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7至9枚,背鳍、臀鳍鳍条及尾鳍边缘为灰黑色。

鲈鱼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

桂鱼外形特征如下:

鳜鱼体肥肉厚,高而侧扁,口大,端位,口裂略倾斜,上颌骨延伸至眼后缘,下颌稍突出,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扩大成犬齿状,眼上侧位,前鳃后缘具4~5枚棘,鳃盖骨后部有2个平扁的棘,圆鳞细小,背鳍长,前部为棘,后部为分枝软条,身体呈黄绿色,腹部黄白色,体两侧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条纹和鳜鱼广在喜欢栖息于清洁、透明度较好、有微流水的环境中。

长扁圆,尖头,大嘴,大眼,体青果绿色带,体侧有不规则的花黑斑点,小细鳞,截形,前半部为硬棘且有毒素,后半部为软条。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而著称,故为鱼种之上品。

鳜鱼是典型的鱼类,性凶猛。与它的食性相适应,它的嘴长在端位,并且很大,下颔突出,上、下颌骨上有许多犬状齿,几乎占居整个背部,前部有12个锋利的硬刺,有3个硬刺;鱼体色为较鲜艳的黄色,并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纹;鳞细小,圆形它利用身上的花纹为保护色。

鳜鱼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鳜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口裂大且上位,略呈倾斜状,下颌向前突出,上颌骨延伸至眼的后缘。

在上下颌骨和口盖骨上均长有大小不等的锋利牙齿,前鳃盖骨后缘锯齿状,下缘有4~5个大棘,鳃盖后缘有1~2个扁平的棘;鳜鱼的鳞圆而细小,体色为棕黄色,较鲜艳,分布许多不规则斑块。通常自吻端穿过眼部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棕黑色或红褐色条纹。第6~7背棘下有一暗棕色横带。

背鳍、尾鳍、臀鳍上都有2~4条棕色圆斑连成条带。背鳍发达,前部为硬刺,后部高大且圆。胸鳍、臀鳍、尾鳍均呈圆形。它的腹鳍、臀鳍前部都长有锋利的硬骨刺,是黑龙江中最美丽的一种鱼。

它嘴大牙利,身宽尾短,游动起来五彩斑斓,背鳍状如抻开的皇冠,鳍骨锋利如刀戟,比战场上披挂齐全的一员战将了,长相威猛潇洒,英俊潇洒,雄健无敌。难怪它在水里横冲直撞,有一股势不可挡的霸气。

扩展资料

中文里有许多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松江鲈鱼,也称四鳃鲈鱼,属于降海洄游鱼类,最为著名。大口黑鲈,也称加州鲈鱼,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河鲈,也称赤鲈、五道黑,原产新疆北部地区。

鳜鱼又叫鳌花鱼,肉食性,有鳞鱼类;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鳜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它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鳜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实为鱼中之佳品。唐朝诗人张志和在其《渔歌子》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鳌花鱼 百度百科-鲈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